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

刻章基礎教學篇

刻章基礎教學篇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刻章基礎教學篇

過因為印章小,我的古董相機近拍焦距又不夠近,橡皮擦表面我已經有拍上咖啡色印泥以較易區分剔除的部分,但照片還是拍得有點模糊,敬請大家包涵喔~

Step 01

圖案描好也轉印完成後,右手如握筆般略斜的姿勢持握筆刀,自圖案的左側找一處下刀,緊貼圖案外輪廓鉛筆線逆時針方向繞劃一圈(筆刀不動,用左手轉動橡皮擦)。

Step 02

 藍線為筆刀刻過的路徑,筆刀方向不改變,

而是橡皮擦在轉動。一直刻直到筆刀刀鋒回到杯子把手下緣,

也就是下刀起始處為止,此時外輪廓己完整刻過一圈。

Step 03

藍線為刻完的第一圈。再來一樣不改變握刀姿勢,而改由圖案的右側往外約2~3mm處下刀(即為綠線痕跡),改以順時針方向刻。這一刀刻時盡量維持與外輪廓鉛筆線相同的寬度,不要忽窄忽寬。

Step 04

 一邊刻時也是筆刀不動,以轉橡皮擦的方向來控制。

一邊刻時,會有一圈圖案外輪廓橡皮屑被刻下來。

如果不覺得橡皮屑有脫離感的話,就表示第一圈與第二圈兩刀並無相交,

兩刀一定要相交這一圈橡皮擦才會成功被刻下來。

Step 05

第二圈完整刻完後,就可以用刀尖剔除或以鑷子夾除外輪廓那一圈橡皮屑。綠線即為第二圈下刀的路徑。至此圖案的外輪廓已清晰可辨,之後在修除外圍時比較不會傷到圖案本身。

Step 06

接下來開始刻出內輪廓。

此時握刀方向都不變,但要從圖案的右側下刀,如桃紅線所示,

(刀鋒一樣朝向左側,也可以說是朝向整塊橡皮章的中央方向),

開始沿鉛筆線順時針刻好一圈。

杯子圖案有三個部分要挖空,

要從大處或小處著手看個人習慣,沒有一定順序。

Step 07

桃紅線為內輪廓的第一圈,接著第二圈在距內輪廓約2mm處下刀(水藍線),逆時針方向刻完一圈,內輪廓即可被清出。 

Step 08

內輪廓刻完兩刀,即清出一圈橡皮屑。刻出這道內輪廓圈,在內部挖空時比較不會傷到鉛筆線條部分。

Step 09

利用筆刀挖空時,由右側下刀,

並要在斜坡的一半高度處斜斜入刀,刻完一道。

Step 10

將橡皮擦轉個方向,在旁側適當距離刻下第二刀,就可刻除一道橡皮擦。依此方法漸次慢慢挖空。

Step 11

同步驟09,一樣從斜坡下方下刀來刻。

Step 12

再把橡皮擦轉反過來,再從更右側一點的地方下刀。如此重覆即可一道道慢慢挖空全部。

Step 13

在進行修除外圍前,

筆刀以接近垂直的角度,沿著外輪廓的「谷底」痕跡往下劃一圈,

下刀深度增加1~2mm即可,不用切得過深。

接著用美工刀水平橫切,將外圍部分切除即可。

因為這個章太小,美工刀橫切的照片看不出所以然,

想參考的朋友可以看這篇教學文。

Step 14

完成的杯子陽刻章。

由側面看可明顯看出橡皮章呈現下寬上窄的「布丁狀」。

這樣線條基底才夠穩固,用力壓印時不易扭曲變形,

保存時也比較不易受損。

如果刻好的橡皮章側面不是如圖般下寬上窄的話,

就表示下刀方向錯誤,

必須重新調整刻章習慣囉~